01-IST x LINZ.jpg

身為一個潛水教練,無論駐點在哪一個地方,都經常聽到來來去去的人們對於我所過著的這種「在海邊」的生活,充滿了嚮往和羨慕;但我必須要說,「在海邊」其實不是單一的一種生活,即使是海邊生活,也會因為每個地區的文化、地理環境和經濟模式等等特徵,而有很多種不同的樣貌。

我是阿華,我想來說說潛水教練「在蘭嶼」的這一種海邊生活。

02-IST x LINZ.jpg

蘭嶼的觀光在每年的清明節之前開始慢慢升溫,盛夏達到旅遊高峰,一直延續到雙十節後,人潮才驟然散去;無論是在地達悟族人或來自台灣本島,每一個以蘭嶼為主場的潛水教練們,都依循著這樣的節奏,把時序切分成四到十月的夏天和十一月到三月的冬天,來規劃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成天刮著強風、下著綿延細雨的小島二月,除了跟著漢人的年節習俗放假之外,六個部落會分別商討出一個日子,清晨天將亮的時分部落裡各個家族的男丁們慎重地穿上達悟族傳統服飾,聚集到灘頭舉行祈求豐收的「招魚祭」儀式,為達悟族漁獵文化中最重要的「飛魚季」揭開序幕。而當我們這些冬天流散四方的潛水教練在臉書、Instagram上看見熟識的蘭嶼朋友、長輩曬出招魚祭的照片,就知道是時候收拾好行李和心情,準備動身回到小島工作了。

03- IST x LINZ.jpg

三、四月之際的天氣總是時好時壞,氣溫乍暖還寒,海平面的狀況依然受到東北季風的餘波宰制,還沒有平靜下來。大家陸續回到小島安頓下來之後,就開始為即將來臨的潛季進行準備工作。整理過店面,仔細檢查所有的調節器和BCD,確認功能正常;也要再次沖洗面鏡、蛙鞋和防寒衣,除去一整個冬天積累下來的灰塵;一切都就緒之後,就該到潛點去看看了。

好不容易逮到一個天晴浪好的日子,我們相約一起下水,去看看經過了一整個冬天東北季風的吹拂攪擾,珊瑚礁是否發生一些變化、魚群生物是否都還安好。

04-IST x LINZ.jpg

比起東北角,這個時節蘭嶼的水溫已經回升到還算舒服怡人的二十六度,但是因為文化傳統和多變的浪況,潛點選擇仍然非常有限。

從招魚祭開始一直到初夏時分的整個飛魚漁汛季節裡,即使風浪隨著天候逐漸趨於平穩,經營浮潛、水肺潛水、自由潛水、立槳衝浪(SUP)等所有海上活動的人們依然以傳統為重,避開部落捕撈飛魚的漁場,並遠離族人進行出海準備和返航宰殺漁獲等工事的部落灘頭,以免干擾他們的作業。這些來自文化深層的習俗禁忌,雖然對我這個外來者來說,一時半刻之間不太容易理解通透,不過要做到尊重文化,其實並不是難事。無論是在地達悟族教練或是來自台灣的教練,與達悟族文化的過去與現在共存,是這座島上特有的潛水日常。

今年的季風似乎轉得特別晚,一直到四月底還常常把北岸的浪吹起,所以海面下的能見度也遲遲還沒恢復到盛夏「超高清」的正常發揮,不過混濁的海有時也有它的另一番趣味和景緻。身上帶著閃亮藍色縱帶的烏尾冬常常在這個時候成群出沒,活躍地四處游竄在珊瑚礁盤之間;光是停下來欣賞牠們,就已經是一場精彩的水底視覺饗宴了,所以即使海裡能見度不好,也並不讓人感到失望或錯失了什麼;而那些漂浮在海層中、影響了能見度的浮游生物,也經常觸發一連串精彩的獵食行動。

05海蛇-IST x LINZ.jpg

蘭嶼的海域隨處可見海蛇,有時穿梭在珊瑚礁裡,有時扭動著身體往返水面換氣。海龜雖然比較可遇而不可求,不過我們發現這隻不怕生的小海龜最近似乎在小涼亭前的礁盤定居下來了;即使被潛水員環伺,牠也一點都不會膽怯、閃躲,依然自顧自慵懶悠哉地到處閒晃,如入無人之境。趴在礁石上的時候,也任由我們靠近,近距離觀賞牠。

這樣一隻潛水員心目中的理想海龜,我們當然也要報以相當的尊重;不伸手去觸摸牠,也盡量避免無謂的打擾,只用眼睛欣賞牠的各種姿態,然後在心裡偷偷的期盼能用這樣的尊重換得牠對我們的信任,經常安心地現身讓潛水員欣賞。

06-海龜-IST x LINZ.jpg

去年有一對黑環海龍一直住在一處礁石縫隙,常常都能讓初次嘗試的體驗潛水客人看得驚奇,上岸後立刻興奮地詢問那是什麼。這次下水前我們猜想牠們大概早就不堪東北季風引起湧浪所帶來的劇烈晃動,搬家了;沒想到經過了一個冬天,牠們還安然住在同一個地方,而且公海龍的卵囊還孵育著寶寶。

07-海龍-IST x LINZ.JPG

看見海龍爸爸孕育著新的生命,我們也忍不住對正要到來的潛季充滿期待。不管是帶著對海洋無比陌生的人們第一次下水,去親眼欣賞海底世界的美,還是領著有證照的潛水員到海裡觀光,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充電,我們都準備好了迎接新的潛季。

(待續...)

arrow
arrow

    linzstore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